李宗刚 || 为了一种文化的延续
编者按:近日,《人民日报》发出倡议:尊重民风民俗,让鞭炮声从新响起来。李宗刚在1998年曾写过一篇《为了一种文化的延续》的散文,谈论是否应该过年燃放鞭炮的问题,曾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如今2023年春节将至,是否应该延续中国燃放鞭炮的传统文化,重新找回中国人的“年味”,耐人深思和寻味。
为了一种文化的延续
李宗刚
鞭炮缘何而来,我不得而知;鞭炮缘何要伴着新年的到来而热烈地燃放,我也不得而知。但是,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鞭炮是我过年最为根深蒂固的印象了。在物质贫困的年代里,是否拥有新衣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拥有鞭炮。以至于时至今日,每听到新年将至的鞭炮声时,我从心中深处就情不自禁地升腾起一种思乡的情愫,对于自己的家人以及生活过的那片土地的眷恋之情。
然而,时下的大都市,都纷纷制定了地方性法规,禁止过年燃放鞭炮和烟花,往昔过年时自由燃放鞭炮的激动和满足,也就只能成为城里人的一种美好回忆了。但是,那植根于我们血脉的传统,岂是一纸法规能够规范得了的,所以,每到过年的时节,鞭炮声还是能够时断时续地听到的。
其实,禁止人们燃放鞭炮,并不是坏事,首先,可以大大降低空气的污染。我们这个星球似乎承载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搞得人们连呼吸一点新鲜的空气也成了奢望,政府不得不把隐藏在我们文化深处的鞭炮也割舍掉了。其次,可以大大地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害。人们既然不在河边站了,自然就没有湿鞋的后顾之忧了。再次,还可以大大地减少不必要的社会财富浪费。像那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从事着鞭炮生产,还要用那么多钱去买鞭炮,这一切为的就是听听那震耳欲聋的声响。然而,也不知人们入了哪个邪门,偏偏对这既危险又破费的东西有如此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少数不大遵纪守法的人还要冒着被罚款的危险来燃放鞭炮。
人的任何行为都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的烙印,我们要想解释清楚人们热衷于燃放鞭炮的缘由也需要从文化上加以说明。像西方人为之痴迷到癫狂程度的狂欢节,如果用我们的文化观念来理解的话,那是大可不必的,不好好地在家里享受生活,而跑到寒冷的大街上玩什么狂欢,这不是神经有问题就是吃饱了撑的;再如西班牙人爱玩的斗牛,在我们看来更是有点不可思议,我们中国人动辄讲“好男不跟女斗”,更别说跟牛斗了。
人是很难用理性完全调控自我行为的,由人的复杂性而来的文化也是难以完全用理性加以说明的,我们在春节燃放鞭炮便是一例。其实,在平常,即便是我们强迫老百姓每天都燃放鞭炮,以示天下太平,恐怕老百姓绝难遵从;同样,在春节时,我们禁止老百姓燃放鞭炮,以示文明提升了,老百姓也不适应。从我们有记忆起,就知道在过年时必须燃放鞭炮。我们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成为潜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硬是不让思维对象化,那我们肯定还在心里惦记着这件事,一到了年三十,我们就想起这是要燃放鞭炮过年的时候了,鞭炮一响,我们就会找到了过年的那种味道。那种过年的标志,这似乎成了民间过年的一种仪式,一种实际上渗透到了我们民族文化和精神最深处的仪式,甚至这仪式还带有一种宗教的意味。这仪式犹如是一种剪彩形式,如果我们把这仪式去掉,那所有奠基庆典时的剪彩都可以去掉,这岂不是要清净得多!
燃放鞭炮是一种植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深处的仪式,这一仪式可以把人们压抑了一年的个性尽情地展现一下,可以把憋屈了一年的情感宣泄一下,可以把一年劳作的收获感念一下,以寄希望于新的一年,真正在鞭炮声中辞去旧岁,又在鞭炮声中迎新年。所以,有不少人讲,春节燃放鞭炮,就是中国人的狂欢。没了鞭炮,也就没了年味。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出门在外的人,一到春节,就情不自禁地想念家乡,思念亲人,感恩先人,这可以看作是为什么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极其浓郁的缘由。春节的饺子是必不可少的,春节的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春节的新衣也是必不可少的。缘于这些年的发展,饺子和新衣已不是为新年所独有的了。时至今日,唯一的过年的标志也就是鞭炮了。鞭炮不是每天都燃放的,这自然不是因为不让你燃放,即便是开禁了,可以燃放就燃放,我们也不会去平白无故地燃放,否则,人们会觉得你是神经病。
时代在发展,人们过春节的方式也会变化。现在的春节联欢晚会据说已经成了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道大餐,并且,还未到腊月,就开始张罗,作为一种文化,我觉得它可能要渗透到我们的血液中。但是,现在人们对春节联欢晚会的满意度似乎越来越低了。但作为燃放鞭炮的习惯,却从传统中绵延那么多年而不绝,又似乎不是晚会可以取代的。如果有一天,人们燃放鞭炮觉得有些腻了,届时不用政府发布禁令,人们就会自己放弃的。如果政府为了一种文化的延续,硬要人们去燃放鞭炮,那将会是徒劳的。
就现在而言,由于春节禁燃鞭炮,人们在心里觉得属于自己的那种独一无二的情感被剥夺了,没有了鞭炮声的春节,我们的孩子是否还会对春节抱有遐想和神往,是否还会把春节和那种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心理有机地衔接起来,是否还会如我们一样,在鞭炮响起的时候,还会在心底深处升腾起那种对故土、对于家人、对于先人的思念和感怀呢?
从民族文化心理的衔接的角度来看,有限度地允许人们燃放一点鞭炮和烟花,较之禁燃所带来的种种好处,其得失之比也许在相当之处。
——原文刊发于1998年12月14日《联合日报》
制作人:张政审核:闫晗终审:吴靖阳